© 报社君
Powered by LOFTER

十年上堡弦音落 (下) ——新版《上海堡垒》感评

­­十年上堡弦音落()

 

并不容易的收到了新典藏版的上堡,趁着满腔无可抑制的情绪,先写完这篇十年上堡的书评下。

下篇是关于新上堡中的种种细节的对比和剖析,那么理应先写出来的,上篇关于十年来上堡的诸多情绪和情怀的部分,却要等到有空了才能从千言万语.rar中理出个思路。

又或者,也许一生,都说不完道不明。

Once upon a time in shanghai

对于千千万万铭记这本书的读者,他们记住的不是上海,是时间里的自己,和失去的那些人和事。

Everyone has a little beasts in his heart.

对于还没收到书或者懒得看的读者,看这篇书评其实就当是看新上堡有哪些不同吧。

 

[一]

首先基本repo一下本次实体书的排版装帧这些。

精致完美的胶装包边无可挑剔,给印厂300个鸡腿。

因为考虑到发行物流和精装本身的重量,内页采用略粗糙的轻型纸无可厚非。

所以在平衡了轻重手感和淡米色阅读舒适感之后,轻微的透墨和个别笔画微小锯齿这种细节也是……没办法。轻型纸的优劣放在这里,对于这样大印量的书籍也只能这么选。

排版设计上,颇有近年LOFT盛行的简洁风,干净利落看着舒服。

不得不说看到插图?的第一眼我都惊呆了?!!!!这迷之……咳咳,有关上堡其实还有第三篇诉说的话会放在另外某个repo写,有缘的亲友过段时间能看到。

总的而言排版印刷都是满分的实体书,如果非要吹毛求疵挑挑什么可以改进的,也就是希望字间距可以稍微拉大个25?会觉得文字更舒缓一些。

而今的阅读体验,就如同翻开目录一瞬间的感觉一样——闲散的,安逸的,带着现代简洁风的清爽。

与之对比的是什么呢,是十年前那本上堡,小开本,纯质纸?带来的那种精巧的小资的感觉。

手边没有初版的上堡,但是当年入手时那种小资感满满的惊艳的感觉还记忆犹新。后来摸过多少商业书多少同人本,初版上堡在排版和整体设计上的舒服和惊艳还是稳居TOP10。

这并非是说新上堡的设计就逊色,而是以自己而今也是设计者的敏感来看,仅仅是从表面的风格表达,就看得出十年变化。

十年前这本书,内敛,小巧,归纳为一个“藏”字,因为出发点首先并非是市场评价销量或者等等,那是作者对于自己时光的怀念和收纳,读者依然。

而十年后的再版,更大气一些,毕竟今时今日名望不同,何况这次再版很明显是要为电影做铺路。新版拿到手里,有种更平易近人的从容。

 

说了很多感性的,其实我只是要补一句,有BUG……

P72 北京一夜的歌词后面,“我跟着音乐哼唱,风吹在我的脸上。真是好歌,浪荡又多愁,满怀深情。”

这句话明显是正文,但是字体上没有换回来正文的宋体,还是之前歌词的仿宋体。

 


[二]

那么从这里开始,一点点repo新版上堡多了哪些细节和改动。

熟悉九州或者熟悉我的朋友们也应该记得,我书评向来是少不了大段的摘录的啊!(。

 

开头序章他们几个在人圣诞夜的部分,很多地方试阅已经有放过,在此不表,顺便从那里结尾,就,埋了新的补刀。

呵呵,很好。

正文开始,依旧是将军在办公室。新加了将军对着尘埃云行礼的细节很赞:“那里面混着印度军人的骨灰,36000名英勇的印度军人,在那座城市里坚守到最后一刻。”

翻页过来,新版上堡一个核心桥段细节的改动是我非常称赞的。

老大对沈姐手机铃声的设定,从当年SHE欢快的superstar,换成了肖邦的《夜曲》。

毕竟10年之后,毕竟再过一到两年才能看到电影的广大观众,在彼时沈姐的年纪,无法再用SHE的歌来表明时代的痕迹。换上肖邦的钢琴曲,便再不用担心年代的穿帮,和更加贴切沈姐本身是钢琴家的身份。

哦不,不好意思,新版里,已经是叫冉姐了。

 


[三]

上海大炮出场前后这段,有几段写的也很有意思,直接摘录出来。读者自行体会:

“虽说这是预备役,不过那么年轻就是中尉了,有前途啊!”大爷跟我闲聊。

“有什么前途啊,一个月薪水连5000块都不到。”我哼哼。

“部队不是包吃包住么?不用花钱的啦。”

“包吃包住是不假,可我要不要找女朋友啊?找女朋友要不要花钱啊?”

“部队里的女同志现在也很多,也有很好看的嘛,那么内部解决,一起吃食堂,不用花钱的啦。”

我突然有点出神,大爷说的好像也是很温馨的画面啊,我们一起吃食堂,一起打外星人……

船晃了一下,忽然间水流和风向都变了。

……

“我靠!怎么回事?这是流沙河么?沙僧要跳出来了么?”

 

顺便在这里槽一句,十年后的工资从680元涨到了4680元,合理了很多,但是……

靴子的价格要不要也涨一涨啊?当年680的月工资去买一双5000的靴子,无异于是天价。现在4680的工资去买个5000的靴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和决绝了啊QAQ

 

 

章三开始是一处极重要的改动。

运气不错,我过了江,正找不到车的时候,遇上了熊嵩。

熊嵩是宪兵司令部的人,少校,论军衔算是长官,不过泡防御指挥部和宪兵司令部互不隶属,熊嵩也不是那种爱耍官威的人,我们一起打过牌吃过宵夜,*(原文是消夜),算半个兄弟,他答应带我一程。

 

“能搞到去兰州的机票吗?”熊嵩压低了声音,眼神有点奇怪。

我不懂熊嵩在动什么鬼心思。他和我一样是军人,还是个现役,签了军令状的主儿,就算搞到机票又有什么用?组织不批准私自离开就是逃兵,要上军事法庭的。

 

懂了么?蒋黎改成了熊嵩。

这应该是全书第二个出现的,修改了人名的地方,不得不说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整个人都咯噔了。这震惊远比沈姐改成冉姐多的多。

蒋黎为什么会改,那么后面是不是还有更多的,已然老去留在记忆中的名字,会改成新的我们更熟知的名字?

 

 

[四]

果不其然,等到了章五,我猝不及防,真的没有一点点防备的,迎来了新版改动中第一处瞬间让我落泪的地方。

“哪能呢?二对二,公平竞赛,给你配了精兵强将!”

“谁啊?”

“阿紫!”

读到阿紫两个字,那一瞬间没有任何的犹豫,在本命君身边有那么多的同事和好友,可是在看到紫这个字的时候,我脑中除了萌萌姐,根本想不到第二个备选选项。

当我正大脑当机在“卧槽苏婉的身份改成萌萌姐了不嘞个是吧!”的震惊中,继续往下看,果然看到了本命君一本正经的解释:

“阿紫也是绰号,那女孩真名叫孙萌萌,本名比绰号萌,本人比真人萌。”

那瞬间真的是病中垂死惊坐起,啪嗒把书合上,思路上还没有理出个因果,眼泪就已经不由分说的下来。

 

可以说,在知道新版上堡出来的消息,我们十年来的粉丝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什么可能会被删掉,什么角色可能会被改掉。

对于我而言,一是没有想到,苏婉这个塑造的仅次于两位女主角出彩的妹子会被改。二是没有想到,改名字这事,在编辑部里那么多熟悉的ID选择,居然是选了萌萌姐。

若是第一次看这书的新读者,可能无法理解不就是改了个名字,角色的主线和性格又没有改,有什么好值得大惊小怪的。

可是,对于绝大多数对这本书有十年感情的人,从当初在杂志上连载跟过来的最早的读者,苏婉这个名字,有着非常明确的对应,是当时的知名元老编辑苏冰姐,和婉扬姐。

尽管这个角色本身的性格和描述可能和两位姐姐都不太相似,但是苏婉这个角色,从十年前的上堡开始,她独立的活在读者心中。

对于没有追过连载不清楚情况的读者,这个角色就是苏婉,所有的台词,剧情,听广播剧,看签名档……都是这样一个名字,这样一个人。

而十年后,这个呆萌又拯救世界的角色,换成了全新的一个名字,全新的一个人。

等到大电影上映,越来越多的新观众新读者将来会记住的,也只会是阿紫或者萌萌。

他们可能无从探究在十数年前,本命君动笔写下这个角色之初是什么心情,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在电影上映之前会改成另外一个名字。

对于这些未来的,全新的读者而言,这些名字是改了熊嵩还是萌萌,反正他们全不熟悉也不认识。

可是,我们呢?

具体到我自己身上,居然偏偏是选了,萌萌姐啊……

江南在最后才写到,只所以叫阿紫是因为她喜欢紫色涂装,一本正经的解释,有理有据。

可真实的原因呢?

根本是因为萌萌姐从QQ名字到微博名字都是紫开头的那三个字ID啊(╯‵□′)╯︵┻━┻

我自己下意识喊她都会是紫姐姐或者羽姐姐,当然萌萌姐喊的最多。因为真的,不是吹,圆脸黑长直,她本人真的是个炒鸡炒鸡萌还能打能抗的大姐姐。

某种程度上说,她是真的非常符合文中阿紫的这个形象的,如此贴近。

从我自身而言,不同于暄暄和其他一些后进编辑部的我们熟知的江南身边的同事好友,见过真人捏过脸的萌萌姐她更是我们本家群里九州同好,这份感情很特殊。我这些年虽然潜水不太看群,但是本家就是本家,那在我心中是无可取代的存在。

本来苏婉这个角色,就因为并非凭空虚造而让读者感觉到亲切,那么今日换成萌萌姐,故事里所有的那些玩笑打闹呆萌可爱,于我们,想到萌萌姐的笑脸,那是真真正正鲜活起来,无比真实。

 


[五]

固然,74P让我能瞬间落泪的原因,并非仅仅只是因为萌萌姐。

有些东西的改动,是可以说的出一二三四五的唏嘘慨叹。

而有些文字,仅仅只是一字之改,一字之差。

背后哪怕十万百万字都无可言表的心、与情,深想一下才觉得悲伤。

一。字。之。差。

汉语的博大精深简直可怕,什么样的字眼可以被留下,什么样的字眼全然一新。

这一处的改动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每个十年读者都知道改了毫不奇怪。世事舆论,人之常情,皆是要避让的,再正常不过。

只不过……老大你更想避开的,是世人的眼光还是自己的本心?

 

 

[六]

新加的林澜和江洋错身巷的描述,写的很好,根本不用剖析,直接上原文:

后来我跟大猪讲我和林澜的初遇,我说南方有种特别窄的小巷,叫错身巷,小巷很细很细,只能容一个人走过,如果你走进了巷子之后忽然发现对面有个人迎面而来,那就有点尴尬了,你要是不想退出去,那么和她错身而过的瞬间,你俩得背贴着墙,胸贴着胸,这时候你的眼睛只能看着她,她也只能看着你,世界虽然很大但你们的视线无法安放。传说这样相逢的男女要不相爱就得是仇人!我和林澜就是这么相遇的!

……

我也问过林澜知不知道当时我一个劲地看她,林澜说不知道,当时她觉得我们这桌特别吵。

所以我遇见林澜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走在一条错身巷里,我跟她是避不开的狭路相逢;而她觉得自己走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天大地大,她想看谁看谁,想去哪去哪。

 

兄弟们扫荡着满桌的牛羊肉,风卷残云,我一口口地喝着啤酒,望着女孩。

我希望她能看我一眼,但她并没有。

最后梁康他们把我拖走了,经过她身边的时候我认真地看了一眼她的侧脸,想要记住她的侧脸,想要记住她的脸,却记住了她耳边有一钩细细软软的头发。

那时军队对我而言就是一扇铁门,踏入那扇铁门我就要跟尘世告别,再没有夜宵和无意义的荒废时光,也不再有兄弟和可爱的女孩。我即将成为一台巨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而那个女孩是我在踏进那扇铁门前遇到最美好的记忆,我觉得我一直在等待她,可她来晚了。

可惜我甚至没有勇气拿着一杯啤酒做到她的对面去问她的名字。

 

提到这里加的好,便也提一处后面感觉删了不如旧版的地方:

 

那真是一场奇怪的面试,面试官和应聘者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扯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签约时却连一个字都没说。

不过在你用一个签字决定自己人生的时候,确实不必说什么,说什么都不及这个签字的重量。

其实我是害怕的,但我还是签字了,因为她说:“你不能退出,我也不能。”

VS

我龙飞凤舞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把笔搁下。林澜对我笑笑,指向会场一侧的出口,我转身向那边走去,听见林澜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开始接待下一个学生。我双手抄在口袋里,吹了吹口哨,尽量想让这个决定感觉起来轻松些。

其实这个游戏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一句话——你不能退出,我也不能。

 

↑论中文的博大精深……同样的九个字,前面加了不同的铺垫描述,那种要跃出纸面的锋锐感就截然不同。

 

 

[七]

稍微加了一处江洋和杨建南对峙的场面,但其实最关键的是大猪之后的那段补充,补充了两个部门已有矛盾,这便让很多东西和很多其他人的感情和立场都更通顺。

 

我本该闪开,可我忘了,于是我们两拨人都站住了,把对方的路赌的死死的。

那是个高大精悍的男人,眉峰飞扬,眼神锋利,是个让看见就会自然避让的人。

林澜的未婚夫,杨建南中校。

见我没有闪开,杨建南退后半步,让开了一条路。一个中校这么做,简直礼贤下士。

可我没有走,我直视林澜,林澜却把目光移开了。我没来由地想笑,原来也有你避开我视线的时候。

杨建南微微皱眉,他这种人位高权重,皱眉的时候自然带股子杀气。

二猪有点楞,看见杨建南神色不善,上前半步把我挡住了。二猪浑身肌肉,无论食堂抢饭还是打群架都是一把好手,靠着块头大跟杨建南气势相当。

杨建南没说话也没退后,静静地踏上半步。就半步,把他和二猪之间的距离缩小到极致,隔着二猪那宽阔的后背我都能感觉到他的气息。不亏是青年军官中最被高层看好的人,不愧是国之利器,我不得不承认,那一刻我打了个寒战。

大猪赶紧上去隔开双方,“没事没事,大家走路。”

转头大猪就一巴掌拍二猪头顶上:“人家杨中校走路,你不给开门就算了,拦着人干什么?人家上海大炮指挥部多重要的部门啊,你耽误杨中校一分钟,上海就多一分危险。”

我们部门的人都笑了起来。

泡防御指挥部和上海大炮指挥部不太对付,上海大炮指挥部觉得自己才是核心部门,我们只是搞防御的,有朝一日返攻还得靠他们;泡防御指挥部觉得我们玩了命地修补泡防御,挡了一次又一次轰炸,那时候你们那门重炮在干什么呢?就一个摆设。

……

我转过身,门口只剩下大猪和二猪了。杨建南和林澜没进食堂,只能是原路回去了。

其实人家没有非跟我为难的意思,是我没给人家面子。

 


[八]

有关沈姐,啊不现在是冉姐…… 这种已经习惯了十年的称谓根本无法瞬间扭转过来。

作为当初足以算的上是女四号?在上堡里少有的几个女性配角,却是寥寥两笔写的惊艳绝伦。而今新版出来,作为配角们的补充,冉姐这边也细细碎碎的多铺了一些台词,角色更立体了,补的很好。

比如吃饭这段,只不过简单多了几句台词,对角色的塑造却是上了一个层面:

妈的,多久没闻见这种家常菜的香味了?我像是饿了几十年的野狗,抓起筷子就要扑上。

“打手!”冉姐扬眉立目。

我立刻伸左手在拿筷子的右手上打了一巴掌,老老实实地的缩回来坐直了。冉姐吧一块白色餐布搭在我腿上,拿勺子帮我盛骨头汤:“先喝汤,养胃。”

餐具是骨瓷的,桌布是尼泊尔出产的麻布,餐桌是泰国手工制品,用竹编和贝克镶嵌,我面前是落地的长纱帘,背后的书架上摆着科尔托演奏的肖邦CD,都是这女人一手布置。在她家吃饭,就算是战争年代,就是是吃炒青椒,也得按规矩来。

 

以及同样是新旧版的一处对比,绝大多数新版加的细节都更完善,大概唯有这两处,因为旧版原台词实在刻骨难忘,于是被删改了在第一时间就辨认了出来:

你听着那声音,存着胜利的希望,这希望支撑着你玩下去。但你不能揭钟,如果你非要揭开钟往里看一眼,游戏就结束,你就得退场。

因为你从一开始就输了。

VS

大家谁都不会说破,就像只需要闷着盖子摇晃的骰子罐,你听骰子碰撞回旋的声音,而你非要打开盖子看一眼,游戏就结束。

胜负已分,不能再来。

 


[九]

江洋带着林澜去检查发生器,开始科普泡防御的能量供给来源于说不清是植物还是动物的东西,这个对世界观的补充设定很赞。

不光是对生物化能源的具体补充,也能想到在电影里如果能还原那些发光的树啊花啊一定很美。

主线剧情不变的,两个人在那个夜晚的聊天,补了一些林澜谈自己儿时谈父亲的新段落,篇幅略长不做摘录了,很好的丰富了林澜这个角色。

 

翻一章过来有一处新加的片段短而小巧,摘录出来mark(tong dao)

路过林澜桌边时,她不在那里,桌上只有一张卡片、一支别在卡片上的深红玫瑰,和半杯已经凉了的咖啡。杨建南很忙,也难得离开上海大炮指挥部,经常给林澜写来一些卡片,林澜就这么随手放在桌上。虽然很好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翻开那么一下下。

对我而言,杨建南和林澜相处的世界完全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事,我不想知道,跟我也没关系。在我的维度里,林澜只是林澜,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我只要不翻开那张卡片,另外那个维度就不会对我打开。

 


[十]

求婚梗依旧,所以接下来的决裂也依旧。

当然这里可以说是新版加的最大的、最棒的补充,没有之一。

我就贴几句核心的,感受一下——

 

“我第一次见你你就说谎!你根本没去图书馆,你去了火锅店,你在那里浪费时间让体育中心上百个人等你!那些以为你很好的人根本不懂得人是什么样的人!”我说,“可我知道!我是不会信你的!”

“我不愿意去那次运动,是因为很多人会因为我死掉,我知道我给你们展示的只是军队的外表,实质是每场战场都会死人,军队就是消耗人命来维持运转的机器!”她反守为攻踏上一步。

“我当时根本不想招你,但是我们实在太需要人了,而你的专业确实优秀,我知道你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决定入伍的,我觉得我欠了你的!”她步步紧逼。

我怕了我不想听了,我想捂着耳朵逃走。

“我知道你喜欢我,可那又怎么样?喜欢我的人很多,我应付都不应付不过来。”

“我当时就是想多照顾照顾你!我觉得你总会长大明白事理的!不是有个富家女喜欢你么?去约会啊!去跟她说我爱你啊!缠着我干什么?”

 

说真的,以我对本命君的了解,也不敢妄自揣测,林澜这样的想法,是十年前就有的,只是当年写作忘了表达出来?

还是历经十年之后,老大对着这个虽然是虚构但是也一直无法懂得的角色,珊珊迟来的解读?

不要看相似的立场相似的背景,林澜这么说这么想,好似和小巫女诺诺对路明非的态度类似。实则有很多核心上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林澜为什么会留下机票给江洋,这是一个即便是作者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终极问题。

但是几乎所有的读者,去换位思考的时候都能理解,如果我手里只有一张可以逃离上海的机票,不会是我自己,不会给我战斗在一线的未婚夫,这唯一生的机会,在当时的环境如果可以给一个我希望能好好活下去的朋友,几乎江洋是唯一的那个选项。

但是是以什么立场,什么感情去给这张机票呢?江洋是你的什么人,为什么你会希望,在自己都不能逃离上海的时候,希望他可以安全的离开好好活着呢?

这个终极问题,无疑是上堡能封为经典的几大支柱之一。

即便十年过去,多少读者自诩已然人情练达,但是面对这个问题,还是无人能给出准确的解答。

隔着苍茫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读不懂这个角色。即便换位到我们是作者,或者我们是林澜本人也会做出同样的安排。可是却还是无法说清楚为什么会这么做。

即使是作者自己,都无法用言语说的清楚,林澜这么做理由究竟是什么。

唯一能肯定的,是本命君在微信中已经说过的,这份感情绝对不是爱情。

何其苦涩。

你爱的女孩出于愧疚怜悯补偿等等你永远不知道的心情,为你搞到了无价的生的机会,你隔着山隔着海隔着十二年的时光就算回到彼时彼刻也还是没有丝毫的用,因为她希望你好好活下去,可以是出于千百种原因,独独不会有的,是她爱你。

正是因为她不爱你,才能淡然的希望你离开。

正是因为她不爱你,才会平静地写下晚安好好睡。

 

所以为什么,上堡这样一本结构并不复杂,立意也并不新颖的书能十年来被每个看过的读者奉为经典。

可怕的是其中关于人心的代入感,你永远都无法懂得林澜懂得路依依甚至也不能算是懂得作为第一视角的江洋,可是,你却能无限逼近他的心情,你几乎能切身的感受到他的悲恸和茫然。

 

十年来,林澜的形象一直模糊而且单薄,关于感情的处理问题上,以今日主流视角来看就容易被诟病了。

所以这次新版这里加的真的是极好,非常通顺的解释了很多地方,和让林澜这个角色真真正正的立体了起来。

我不知道十年前老大初次落笔写林澜在体育馆的迟到的时候是否就已经想好了她想抗拒的本心,而今拼图的这一角补全了真是太好。

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多面了起来,更加的复杂和纠结,也更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后面也有一处删减,没有改,只是删去了英文部分,可是我觉得还是保留原版的英文部分才有那种力透纸背的无力啊QAQ

“而所有的话在女人面前像是撞上了无形的墙壁。最后他喃喃地说,你为什么要离开我,我每周末都给你买地铁票呢。”

而所有的话在女人面前像是撞上了无形的墙壁。最后他喃喃的说,你为什么要离开我,I bought you the subway ticketevery weekend……

I bought you the subwayticket everyweekend,我帮你买了每周的地铁票。

是不是太小气了一些?

The subway ticket,just the one-dollar subway ticket……

 

 

[十一]

在解救苏婉……不,是解救阿紫的这段惊险打斗中。

新加了二猪正好之前8000块钱定了手工定制的唐刀汉剑到货了,于是万万没想到居然派上了用场,也亏得有这样的新开挂塞进来的高端武器,才使得拯救阿紫的行动更有效了几分钟。

虽然,结局无可逆转。

 

一个每天出现在你生活里的女孩,你对她习以为常见惯不惊熟视无睹,她穿裙子你不会赞美她的腿好看,她嘴上起包你也不会问上不上火,你心情恶劣的时候想拿她当练习说爱的靶子,打游戏的时候带游侠欺负她家的基地,你大声嘲笑她笨蛋……

OK,现在笨蛋没有了,你爽了吧?

 

在此也说一个,我知道将来电影还会再版、包括电影里台词处理的还可以改一下的点。

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真名,所以既然要在最后说,“赵晓楠是阿紫的真名,很普通的名字……”

那么最一开始介绍阿紫的时候就不要用“真名叫孙萌萌”这样的定语去形容。

对于我们这些每天接触网络昵称和笔名的人而言,一个人的真名可能第一反应是网络上的最本体的ID,但是对于普通的读者恐怕会有点晕这妹子真名到底是叫哪个吧QAQ

 

 

[十二]

陆沉前的准备工作,庞大的地下结构,神奇的生物树等等都是新加的片段,将军说的“我们拔出了剑,失去了盾”的言谈都很好。

最溜的是,加了一段在进入沉默期前,无事可做他们居然真的开了啤酒翻出来酱板鸭下酒的片段。

整个仓库里最后的一板万一是世界上最后的酱板鸭,溜到飞起23333333

热闹而欢乐,越发衬得即将上场的核弹史诗级捅刀油光发亮。

 

那天新上堡看到一半,跟亲友们吐槽的时候就说,这换到2022年的背景还怎么搞啥子破手机才能放25条短信的设定啊?是不是根本不用限制短信条数算了?

结果,老大来了一句是军用手机因为保密设置就只能存25条的设定……………………服!

 

在沉默期前,这段绝望之极的打电话的部分,新加了因为在厕所信号不稳还得找信号的焦急,新加了按规定指挥部的人不能关手机的一句话吐槽,一切的一切,火上浇油,让戏剧冲突力更紧张了三分。

干,的,好。

Sorry,the subscriber you dialed is power off,pleasecall later……

磨刀报社的事干起来就是要如此,越是近在咫尺,失之交臂,才越捅的人痛彻心扉。

 

 

[十三]

“战地记者以沉痛而欣慰的语气总结说,在长达13年的第一次恒星际战争中,支撑地球60万亿亿吨重量的,并非牛顿的万有引力,而是爱和希望.”

↑上堡关于爱情的字句桥段早就烂熟于心,可是上面的这句话,却是看了不管多少遍,每每读到都要鼻子为之一酸的地方。

 

顺,时间线……

旧版是14年的战争,12年的短信。现在是13年的战争,10年的短信?

反正目前的时间线改的有一点点的乱,最好再校对一下,因为就在新上堡的这里,还是前面一句是13年战争,后面一句却还是14年的战争……

其实不是很懂为什么要改短信的时间线,十二年九个月又六天这组数字几乎已经深入人心。

或者说这个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个人比较困惑的是,咋个改到2022年那么远了?今年才2016年啊?!上堡的电影已经筹划了一年不止了难道最晚2018年还不能上映?

所以2033年战争结束的时候苹果手机就算战争期间没有出新版本,初始也应该是iphone12了吧!怎么可能还是iphone8?→w→

 

在江洋打开收到的旧物品的核弹级捅刀前,我也是万万没想到,居然会把老路嘱咐江洋看自己前女友的戏份,给补充完,还补充了天大一把刀……

因为完全没有一点点心里防备,直接哭惨了我。

这个地方大概是我看新上堡第二处落泪的地方,而且是哭的最凶的地方,因为是全新桥段的首杀……

相较于后面两处泪点,这里哭的痛快,却也是因为止于虚构角色的表层悲剧。相比于最后,哭都没有眼泪,却脏腑都抽动的悲恸,能放声哭出来的,从来都不是最痛的。

至于这里补刀了什么,我~~~~~

 

 

[十四]

从打开旧手机,收到短信到场景切换,除了12年的短信改为十年九个月零六天,其他几乎没有太大修改。

便是印证了本命君在后记中写到的,年少的文字难免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可是年少时写下这些文字的心境永不重来,是以保留。

这段全书最张力最核心的部分,修改的地方极少,偶尔一两句补充的注脚都不算什么。可以想见当年下笔的时候已经写尽了胸中所有,十年之后其他地方都有完善,但是结尾这两章却无需再动。

唯一添加了比较集中而且长的一段,即是新版中第三次让我落泪的地方。

在江洋和路依依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他低头去看手机,这个夏天来的很晚,你害怕么?

然后是:

 

13年前的圣诞夜,整个上海都黑着灯,夜空有如极光般绚烂。那天晚上我许了个愿,说如果今生今世我不能跟林澜在一起,那也要跟她死死纠缠,互相伤害。

人是不能轻易许愿的,愿望便如谶语,多年过去你会发现它们一念成真。

其实我根本不想伤害她,我只是想要一个理由继续待在她身边,我怕没有了那个理由,我就得浪迹天涯。

 

事到如今,我真想你好好地嫁给了杨建南,哪怕很偶然地想到我,嘴角带点笑容。

 

这样的句子……

真的,其实能证明这本书是十年后新版的,不是全新的包装、不是宣传里说的新增40%这些多彩的表象,最最跨越了十年沧桑的,是人对于自己感情的妥协。

或者说另一种层面的深情。

 

年少时我们都觉得自己才是付出爱最多的那个,这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能像自己一样待你好。

要经历多少时光,多少辗转,多少妥协,多少释怀,才能平静的说出,你能在另外一个人身边安好幸福,亦是很好。

看到尾章这句心中一痛的我相信有千千万万的人,而其中大部分人那一瞬间心中闪现的名字一定不是杨建南而是某个早已杳无音信的小野兽。

十年前的你,是否已经遇到了那个人?是否已经失去了TA?在而今看到这句话驻步的悲伤里,你是否已经释然到也能说出同样的句子的地步?

事到如今,我也真的希望你……

 

 

[十五]

在这里,一并汇总一些,十年两版改动中,那些出现了变动的人名。

 

  1. 【运气不错,我遇上宪兵那边一个熟悉的少校蒋黎,以前一起打过牌的,他答应带我一程。】→运气不错,我过了江,正找不到车的时候,遇上了熊嵩。

  2. 【老路有个华丽的名字,叫做路锦博,原来西飞公司的试飞员】→老路叫路锦辉,原来西飞公司的试飞员。

  3. 【“我叫路依依,她是明玲玲,那边的是楚晓溪,那个是严妍,都是我们同班同学。”】→我叫路依依,她是盛灵灵,那边的是孟洁,那个是毓莹,都是我们班同学。

  4. 【 “汪彰少校,你参加保密会议前应该注意关闭你的手机和其他通讯工具!”】→章旺少校,参加保密会议前,你应该注意关闭手机和其他通讯工具。

新加的两个?

一名中校霍地起立:“民政部观察员陆琪到!”

“军需部观察员王冬到!”

 

对于熟悉本命君的我们,或者很多多年读者,从这一个个化名中都能轻易分别出指的是作者身边哪位好友。

当然也有比如冉姐和曲姐这种,因为只有一个单字不敢妄加揣测的。

细细理了这么多,甚至这篇碎碎念的书评写到这里整一万字,都不过只是为了写出,下一章所要慨叹的。

 

 


[十六]

面对这样一个,十年前就让我们哭崩,从此奉为经典,十年来刻骨不忘的小野兽、两万分之一、837、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等等,十年之后再度沉下心来去一字一字品阅……

才发现前面所有失声痛哭的泪水和悲痛,在后记中轻轻的某句话面前,不值一提。

考虑到这篇书评本命君自己多半会看,考虑到本命君在七年前写给我书评反馈的判语……那么以下的这些剖析,或者说侧写,我只明说六成,余下的部分就是知情人们才能看懂的你知我知。

 

说真的,看完后记合上书的时候,我真的无法想象,本命君在过去的数月里,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才能做的完上堡这本书的重新修订,补充,自己一再的校稿,剧本的审核……

十年沧桑,何其茫茫……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语句,今时今日看来,简直字字诛心,句句成谶。

当事人的心境,我们不能切身感受其万一,但仅仅只是作为十年老读者,去换位想一下……都能隔着纸张感触到那份斑驳。

从上面那章的人名改动,就足以分析出太多作者在文里和后记里只字未提的千言万语。

十年过去了,为什么有些角色的名字改了?一一对比就可以看的出,有些角色不过改动了一个字,而有些彻底换了一个好友的名字。与之对应的,若说十年沧桑,为什么有些角色的ID只字未改?

依照这个改动量,其实并不是说所有旧版被改去的名字,都是现在已经失去的朋友,其中有些分明和老大现在还是好友。只不过有些应该是新朋友的一份铭记,可能也是老大对于十年后自己好友圈的一种时代的记录吧?

比之很多人都能联想到的惜时黄埔桥,今朝龙阳路的慨叹,我也是看到后记中的那句话,才豁然嚼出老大从封面腰封都写出来,却不真正言明的那种双层意义下的,无可挽留的悲伤。

那些名字有改动的,意味着的一种时光的变迁。

那么,十年后,表面一字未动,内里已经不同的角色呢?

可以被更改的、不担心读者们挖掘的角色,说到核心或者是因为那些角色无足轻重,或者是因为他们尚有规避的余地。

真正不可规避,必须直面的,最核心的那个人,才叫老大为难吧……

 

我犹还记得,十年前连载最后那期的访谈里,大家乐呵呵的吐槽,说老大把自己拆成江洋和杨建南,把另一个人拆成林澜和路依依,4个人组合谈恋爱,老大怎样都是处于不败之地啊。

我真的无法想象……老大要如何在十年后,在北京的寒夜中眺望上海,试图把自己的心境再退回十年前的恒隆广场,再一字一字补全那些十年前没有说尽的话……

我们从读者的角度会惊喜的发现,林澜的角色塑造的更立体丰满了,很多其他人也提升了。

但是,而今更生动饱满的路依依和林澜,是否还像十年前原型的那个灵动的女孩呢?隔着十年的光阴去回溯,当年落笔时的路依依,和现在停留在记忆里已经模糊的路依依,还一致么?

何况上堡本身是真实到可怕的故事,这些一个个角色固而在落笔之初有着对应的好友形象,而这十年来,我相信他们也作为独立的角色活在老大的心中。

所以到新版上堡能感觉的到,从江洋到林澜的成长和丰满,首先是他们身处在自己故事背景里的成长,那种活出了角色自己的路线的感觉。

可后记里越是淡淡的一笔而过,越是让我们这种老读者,如何能忘记故事外的弦外之音和时光沧桑……

 

必须要跪着承认,老大在一语成谶这个必杀技上,简直是点满了天赋……_(:з)∠)_

现在返回去想,其实完全猜不到为什么当初落笔的时候,本命君会写出那么悲伤的错过短信,诀别之惨痛,下笔有如刀割。

尤其是那个时候故事之外的江洋和路依依,我记得在结尾那期上市之时,都还是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不论故事本身多么悲恸,老大在起稿之初怀着怎样报复社会的心,在最终收尾时,其实是心存着温柔和含而不语的幸福的。

那个时候,上堡的里绝别的悲伤只是虚构故事的悲伤,而里面所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那些欢乐和笑闹,却是真实的。

正是因为当初是微笑着写下的,那些虚幻的角色混合着好友的寄托,才能处处都写的细致入微,让和他们并不相识的读者都能如临其境。

老大当年写后记的时候,也只是客观的写创作的起因,所以引用了这个那个的科普补充。

 

谁能想到,十年之后,沧海桑田,字字成谶。

 

“而诗人最大的悲剧是他后来又实在太荣耀。可惜他的荣耀已经于事无补,他的辉煌只能照亮他自己,却照不到茅德·冈的额头。”

在纸媒消沉的今天,上堡的再版依然是足以刷一下出版界年度业绩的辉煌,更罔论用心筹备的电影。

十年前故事结尾的时候,江洋是真的牵起了路依依的手。那个时候君初成名我未嫁,门当户对,听着挺好。

而十年后待到电影上映,会有更多的,千百万的新的观者认识并且记住路依依,这个名字会被闪光灯包围。

可当年真正的路依依,今时今日已是陌路人了。

这份荣光之盛,并不能分给她一分一毫,甚至可能还是抗拒的枷锁吧……

 

来年电影上映,多少千万的投资,多少呕心沥血的准备,多少精益求精的筛选……是每一个创作者,都会希望将自己的作品打造到最好的诉求。

而这些努力,回到故事之外……我……我实在说不出口了,借着老大的其他台词自行感受一二吧……

后来这个人无论怎么也不能回到那个世界去了,他非常怀念那些最好的东西,可是他知道自己一辈子都得不到。”

“他曾经迷茫于最好的朋友和十万人的生命的轻重……”

可是他再想斥资千万,再多力求还原……再想换回曾经的那段时光。

终究也不能。

 

何况今时今日的本命君,怀念归怀念,又真的想倒回去么?

 

所以说十年后再版的上堡和电影,心境情境上说,更加的悲剧。

整篇后记,或者说整本书,只有这么两处是我感到了作者剖开自己的心,露出了私人感情的注脚。

第二处是这里:

“我以为这个故事的悲剧并不在林澜死了,而是跨越十一年,江洋隐约看见过去的林澜在对他诉说什么,却如隔着群山万壑,听不见声音。”

即是说,这十年来有太多变迁,别离,失去,成长……可有一样恒定不变——他始终始终,不懂林澜。

这是一个长久的困惑,在十年后一切物是人非,这份困惑却不曾改变。

 

而今上堡后记结尾的话,是初版后记算是开头部分的段落,拆开了重新组合。

其实一直很喜欢那段话,在上堡后记这个科普占了大面积篇幅的随笔里,这不多的原创的经典语句格外过目不忘。

而初稿上堡后记里真正结尾的那句话,那句悲怆到激愤,无疑太过谶言的话,在新版中删掉了。

虽然太多的一语成谶,早在这十年间发生。

 


[十七]

其实写到这里也不知道该如何结尾了……真正痛的地方太伤,伤到不忍心写出来,不忍心写的太直白。

更何况,每个奉上堡为经典的人,都是心中住着一个不会回头的小野兽。

痛江洋所痛,伤江洋所殇的种种情感上的共鸣,始终是平行线。

我们可以接近,却终究不是作者本人,无法切身体会他落笔时的百千心结。

一如这世上也不会有第二个人能切身体会,我们自己的苦痛彷徨和无奈。

小野兽,你不是走了么?

 

写书评最后部分的时候,音乐LOOP到《可念不可说》,单曲循环的停不下来。

大概也是后面写的如此悲伤的外在原因吧。

就以这首歌的歌词作为结尾,毕竟关于上堡,要说的慨叹其实一生都说不完。

 

“爱若能参破,终究是寂寞

忘却了前因后果

 

年月里蹉跎,轮回中错过

被遗忘的人是我

 

熟悉的轮廓,泪眼中斑驳

望着却无法触摸

爱是可念不可说”

 

 

曾经有一年回去,我真的在上海城隍庙徘徊了一个下午。吃遍桂花糕小笼包,和人QQ上聊着笑着,耳边循环着《好久不见》,等着一个人到来。

那是圣诞前夕,我看着上海逐渐华灯流彩起来,而我等的人打来电话说抱歉还是赶不过来了。

那瞬间脑中无限循环起上堡广播剧里,低喃的那句“上海人口真是多啊,1800万人。对不起,在这1800万人中我找不到你……”

天南海北,终我们一生大概再无机缘,得见一面。

 

 


写于

失去两万分之一的第1463天

晚安,好好睡

 


评论 ( 3 )
热度 ( 51 )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TOP